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渭南名录(31项) | |||
一、民间舞蹈(6项) | |||
序号 | 项目编号 | 项目名称 | 保护单位 |
1 | Ⅲ9 | 花苫鼓 | 大荔县文化馆 |
★★2 | Ⅲ10 | 韩城行鼓 | 韩城市文化馆 |
3 | Ⅲ11 | 洪拳鼓 | 澄城县文化馆 |
4 | Ⅲ12 | 老庙老鼓 | 富平县文化馆 |
5 | Ⅲ13 | 华州背花鼓 | 华县文化馆 |
6 | Ⅲ14 | 东雷上锣鼓 | 合阳县文化馆 |
二、传统戏剧(9项) | |||
序号 | 项目编号 | 项目名称 | 保护单位 |
★7 | Ⅳ5 | 华县皮影戏 | 渭南市群众艺术馆 |
8 | Ⅳ6 | 东路碗碗腔皮影戏 | 渭南市皮影协会 |
★9 | Ⅳ7 | 华阴老腔 | 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 |
★★10 | Ⅳ8 | 华阴迷胡 | 华阴市迷糊剧团 |
★11 | Ⅳ9 | 阿宫腔 | 富平县剧团 |
★12 | Ⅳ10 | 合阳提线木偶戏 | 合阳县文化馆 |
★★13 | Ⅳ11 | 合阳跳戏 | 合阳县文化馆 |
14 | Ⅳ12 | 华州秧歌戏 |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|
★★15 | Ⅳ13 | 同州梆子 | 大荔县文化馆 |
三、曲艺(1项) | |||
序号 | 项目编号 | 项目名称 | 保护单位 |
★★16 | Ⅴ5 | 韩城秧歌 | 韩城市文化馆 |
四、民间美术(1项) | |||
序号 | 项目编号 | 项目名称 | 保护单位 |
★★17 | Ⅶ5 | 澄城刺绣 | 澄城县文化馆 |
五、传统手工技艺(7项) | |||
序号 | 项目编号 | 项目名称 | 保护单位 |
★18 | Ⅳ16 |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| 澄城县文化馆 |
19 | Ⅷ17 | 渭北面花制作技艺 | 大荔县文化馆 |
★★20 | Ⅷ18 | 蒲城杆火技艺 |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|
21 | Ⅷ19 |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 |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|
22 | Ⅷ20 |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| 合阳县文化馆 |
23 | Ⅷ21 | 杜康酒酿造技艺 | 白水县文化馆 |
24 | Ⅷ22 | 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 | 马金财 |
仓颉,复姓侯冈,名颉,号史皇氏, 上古黄帝时人,
农历三月二十八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,黄帝史官,葬于“衙之利乡”史官村北黄龙山下,享年110岁见杨武村现存清代断碑见《梁志》。据“《白水县
志人物列传》载:”《史记》云:仓颉居杨武,“卒葬衙之利乡亭南.”“衙, 即彭衙, 白水县之旧名, 利乡,
即洛河北之史官村。”宋罗泌撰《路史前纪》第六卷载:“仓颉氏, 冯翊人。仓颉冢方兴盛览有数处,
当以关中冯翊今耀县者为是白水县东汉时曾属耀周管辖。”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县刘梦阳撰《白水县志.帝纪》及清梁善长撰《白水县志.人物列传》皆云:
“仓颉, 轩辕皇帝左史,观奎星园曲之势,
察鸟兽蹄行之迹,依类象形,始创汉文字鼻祖”范文澜撰... [详细]
文法仓颉、酒圣杜康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,白水县杜康沟内杜康庙都热闹非凡,方圆百里酒家蜂拥而至,争以新酿献于杜康灵前.任人品尝点评,并选出其中最优者披红挂花,告祭于杜康墓前,好不风光。
以祭祀先圣,感念先圣遗泽白水,惠及临封之俗在白水越数千年而不衰,至今为白水一传统文化盛事。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,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成书的《世本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。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·酉部·酒》记载:“古者仪狄作酒醪,禹尝而美之,遂疏仪狄。杜康作秫酒。”《说文解字·中部》称:“古者少康初作箕帚、秫酒。少康,杜康也。”《陶潜诗序》说:“仪狄作酒,杜康润色之。”根据上述文献记载推断,仪狄所作者,大概是用粮食半发酵而成的,类似于我们今天食用的醪糟... [详细]
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(古称夏阳)农村,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。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,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,考察史料,走访民间。后来继 承父业任太史令,掌管文书,记载史事。他42岁时开始撰写《史记》,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,残遭汉武帝的宫刑。出狱后做中书令,笔耕不辍,历经16年 完成巨著《史记》,全书包括十二“本纪”、十“表”、八“书”、三十“世家”、七十“列传”。共 130篇的历史巨著--《史记》,又名《太史公书》,长达52万字。杨雄称赞司马迁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。”这是我国第一部通 史,影响极其深远。
他的《项羽本纪》把失败了的项羽写入皇帝的行列,他的《陈涉世家》肯定了农民起义的作用,他的《河渠书》、《平淮书》、《货殖列传》等反映了社会经济生 活,他的《匈奴列传》... [详细]
张仁愿(?-714),本名仁擅,改仁愿,华州下邽人,曾任殿中御史大夫,幽州都督、并 州都督长史、屯卫大将军兼洛州长史、朔方军总管。景龙二年(708年)春任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,拜为宰相,封韩国公。其为相秉政不阿,执法严正,用 人得当,为将则“号令严明、将吏信服”,与李靖、郭元振、唐休景齐名,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。
唐朝诗人白居易
白居易(772-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到了其曾祖父 时,又迁居下邽。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,谥号“文”,世称白傅、白文公。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... [详细]
洽川、久负盛名,最早在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记载着“文王初载、天作之合、在洽之阳,在渭之涘”中注释洽读(he)。洽川,因古有洽水而得名,这里古代曾设夏阳镇,又一度设夏阳县,所以亦称夏阳川。
洽字按古音应读(he),但新华字典的注音读(qia)。合阳人,特别是洽川一代的人喜欢把这个字读(xia),读洽(he)才是正本清源。
洽(he)水在汉代就已干涸,所以“洽水之阳”(《诗经》)的洽(he)阳县后来被人们改为郃阳县,《说文解字》中“阝”是山丘的意思,洽川依山傍水,人们根据沧桑之变改“洽”为郃,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辟地名时又把“郃”改为“合”。 [详细]
1、热爱祖国,建设家乡
2、自信自强,艰苦奋斗
3、民族团结,兴县创业
4、遵纪守法,维护公德
5、尊师重教,自爱自尊
6、孝老爱亲邻里和谐
7、诚实守信,爱岗敬业
8、拥军优属,保卫祖国
9、扶老爱幼,助残济困
10、移风易俗,崇尚科学
11、讲究卫生,保护环境
12、弘扬正气,礼貌待人
1、不随地吐痰
2、不说粗话脏话
3、不光膀子上街
4、不乱扔乱倒垃圾
5、不乱搭乱建
6、不闯红灯
7、不在公共场所拥挤喧闹
8、不损坏公共设施
9、不乱停车辆
10、不乱设摊点
1、管好自己的口,不随地吐痰,不说不文明的话;
2、管好自己的手,不乱写乱画、乱扔乱倒,不做不文明的事;
3、管好自己的腿,不违反交通规则,不践踏花木草地。